
去年12月,我国针对石墨材料进行了出口管制,这让高度依赖中国石墨材料的外国企业十分紧张,这其中就包括了一心想要在电动车领域大展拳脚的韩国。但由于我方此次实施的出口管制属于审批制,这意味着只要符合相关规定的外国企业依旧可以正常进口。据《环球时报》援引韩联社本月14号发布的报道称,中国已于去年12月下旬,批准了向韩国钢铁企业浦项制铁集团旗下子公司,出口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所需要的球形石墨材料。
而该公司是目前韩国国内唯一一家,能够同时生产正负极二次电池材料的厂商。而同样被列入石墨负极材料成品准许出口名单的还有LG、三星、SK三大动力电池企业。但是就在我国批准了对韩出口石墨材料之后,韩国产业通商部却“回捅”了一刀。就在本月11号,韩国产业通商部在贸易委员会会议上宣布,对内置中国生产二次电池的智能手机,以及中国制造的正极材料中镍钴锰的含量比例为8:1:1的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,是否侵犯韩国LG化学专利权展开调查。
根据韩媒披露的资料来看,此次被调查的对象有3家是中国制造商,还有1家韩国进口商。除此之外,韩国还对原产自中国的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展开反倾销调查,理由是韩国企业TK化学在去年11月份,以倾销进口导致韩国相关产业受损。如果从表面上看这两则消息,得出的结果自然就是韩国忘恩负义的“背刺”中国,但实际上,这中间蕴含的是中韩贸易竞争已经开始从传统制造业,逐步上升到了高精尖领域,而这一块恰好是韩国长期以来在面对中国时最有信心的一环。
韩国对我国发起的镍钴锰811系正极材料涉嫌侵犯专利的行为,并非是我国相关企业首次遭遇。目前,我国在镍钴锰811系正极材料领域的主要制造商有容百科技、当升科技等公司,而且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不算少数,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面向韩国出口。而当中国吃掉了对手的份额之后,自然要面临对方的攻击。
2022年,一家名为尤米科尔的外企以侵权为理由将当升科技、容百科技起诉至法院。时隔一年,当升科技一审胜诉,同年11月,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经过复审,认定尤米科尔用的涉诉发明专利权全部无效。同年12月容百科技公司收到来自最高法签发的判决书,判令维持一审判决,驳回尤米科尔的上诉,容百公司也同样获得了胜利。由此可见,国际专利官司所牵涉到的不仅仅是技术之争,同样还包括了国与国之间的战略博弈,这一点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被无限放大。
至于我国生产的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遭到韩国反倾销调查,同韩国进出口贸易现状是密不可分的。由于中国已经从韩国“最大顺差国”变成“最大逆差国”,韩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开始从“扩张”转向“自保”。
可以预见,今后这类官司在中韩之间会变得越来越多,而韩国在保守主义的影响下会越发变得排斥竞争。但是另一方面,作为一个人口只有5000余万的小国,韩国在中国面前玩贸易保护主义的套路,只能让自身的竞争力下滑速度变得更快。
